《京都公约》为国际物流通行的便捷通关制度提供了指导性原则【悟空海运】
《京都公约》作为规范、统一海关管理的国际公约,涵盖了所有有关海关制度和做法 的基本原则,每个加入公约的成员国必须做到以下内容:
消除各缔约方之间有碍于国际贸易和其他国际交流活动的海关制度与做法上的
差异;
满足国际贸易和海关对便利、简化和协调海关制度与做法方面的要求;
确保海关监管之适当标准;
使海关机构得以对商务活动、海关行政方法与技术的重大变化作出反应。
我国在1989年正式加入该公约,在2000年正式签署了修改后的《京都公约》议定 书,同时接受了专项附约四第一章“海关仓库”和专项附约七的第一章“暂准进口”的 规定。加入公约就意味着我国海关必须在立法中体现总附约和专项附约四第一章和专项附 约第一章的原则,这也是公约成员国必须承担的一项义务。
《京都公约》的价值取向是“服务经济,促进发展”。通读《京都公约》法律文本不 难发现,作为海关界的国际公约,其中有大量条款对便利贸易、约束海关行政行为有着明 确和直接的规定。例如,总附约第三章3. 33标准条款规定“如海关决定查验申报的货物, 査验应在货物申报登记后尽快进行”。第四章4. 16标准条款规定“对获准延期缴纳税费的 应尽量不收取利息”。诸如此类便利商界、降低贸易成本'的规定在公约中俯仰皆是,这与 WTO所倡导的“鼓励经济改革与发展”目标完全吻合。同时,《京都公约》所确立的种种 简化手续和便利贸易的原则是建立在法律健全和依法行政基础之上的。在提供便利的同 时,海关并没有因此削弱甚至放弃管理,而是注重依法行政和促进贸易的内在统一,这与 中国海关的“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十六字新方针不谋而合。
总附约第三章“通关及其他海关手续”条款规定了适用于被授权人的特别制度,对于 符合海关规定标准的被授权人,包括在遵守海关规定方面有良好记录和具有完善的商业记 录管理系统的,海关应:
根据所提供的能够识别货物并足以使日后最终完成货物申报的最好信息,放行 货物;
在申报人的场所或海关批准的其他场地办理货物通关手续;此外,海关应尽量使用 其他特别制度,如:
——如经常进口货出口货物的为同一人,准许一定期限内的所有进口或出口一次性 申报;
——准许被授权人以在其商业记录中登入的方式作出货物申报,但应于日后补充 申报。
对于该款,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通过实施和运用风险管理计划,海关可以确定哪些货 物和贸易商一般是遵守海关法律的,从而在监管中风险较低。这些贸易商因而可被批准适 用于特别业务制度或“快速通道”业务制度,在这些制度中几乎不要求海关干预货物的放 行和通关。在公约中,这些贸易商被称为“被授权人”。
特别业务制度对海关和贸易界都很有利,它们便利了货物的流动,鼓励遵守海关规 则,并使人们能更有效地利用海关资源,同时还促进了国际贸易领域内海关、贸易商和第 三方之间的伙伴关系的现代观念。尽管公约的缔约方必须根据该条款实施特别业务制度, 这些制度都是应贸易商的要求而适用,但很显然这些制度并非对所有的贸易商都具有强制 性,特别是当这些制度仅仅是为了那些符合授权资格的人。海关将制定贸易商适用某一特 別业务制度所必须达到的标准或条件。任何贸易商都可以申请批准适用特别业务制度。一 旦海关认为贸易商达到了为确保贸易商遵守海关法所必需的标准,就会授权该贸易商适用 一项或多项特别业务制度。
这种授权的标准和条件应由海关通过与贸易界的协商程序而制定。如果可能,应在可 衡量的要求基础上建立标准,例如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向海关提供必要信息的能力。正如在 条款中说明的,基本标准是申请人能出示其遵守所有海关要求的良好纪录以及保存商业纪 录的良好系统。遵守海关要求包括准确无误地申报等有关的所有因素,并且无重复发生重 大差错或违规的历史纪录。

《京都公约》为国际物流通行的便捷通关制度提供了指导性原则【悟空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