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新加坡模式分析:明确定位,把新加坡港建成国际枢纽港和国际航运中心
新加坡在20世纪60年代刚获得自治初期,政府就把经济发展定位于港口建设,以港口带动经济。
将其8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港口得到发展以后将港口收入的大部分仍用于港口的扩大再生产,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今天。
港口当局在确定港口功能时又将之定位于建成国际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际中转的制度、政策、策略和手段来实施其中转港战略。
如采取自由港政策、提供各种优惠服务、降低船舶的港口使用费和船舶燃油价格,中转箱装卸费为香港的73%,堆存费为香港的28%,延长集装箱在港的免费堆存期(28天),空箱装卸费可获50%的折扣,保证了新加坡成为世界最大的集装箱中转枢纽港。

国际物流新加坡模式分析:明确定位,把新加坡港建成国际枢纽港和国际航运中心